地面沉降:從城市中心向四周蔓延
來源:中國國土資源報 時間:2015-04-28 00:00
華北平原地面沉降現狀圖
我國地面沉降災害主要發生在華北平原、長江三角洲、汾渭平原等幾大區域,但其他區域城市地面沉降也有逐漸增多的發展趨勢。
長江三角洲已形成了以上海、蘇州、常州與無錫為中心地面沉降區,沉降嚴重的城市包括上海、蘇州、無錫、常州、嘉興、湖州、張家港等城市,超過200毫米的面積近1萬平方千米,占區域總面積的1/3。
華北平原是我國地面沉降災害最嚴重的地區。該地區地面沉降已不局限于城市中心,近郊甚至遠郊區也開始沉降,已形成以天津、北京與滄州三個城市為大中心,保定、衡水與德州為次級中心的地面沉降降落漏斗,地面沉降超過200毫米的區域已達6萬多平方千米。
汾渭平原城市的地面沉降主要以西安與太原為代表。西安市的地面沉降主要發生在城區和近郊區,沉降區內形成了7個沉降槽。太原市地面沉降范圍逐年向盆地邊緣擴展,沉降降落漏斗面積逐年擴大,南部有向晉中盆地延伸趨勢,可劃分出2處沉降區,4個沉降降落漏斗中心。
災害成因
目前大中城市的沉降主要是人類開采地下資源引起的。地下水開采,包括地下熱水開采,導致地下水位下降,致使土體壓縮變形。在石油天然氣資源的開采工程中,由于土體自重和開采石油減壓的雙重壓力,也導致了地面沉降的發生。
工程建設是近年來新的沉降制約因素。在城市化進程中不斷顯露,部分地區的大規模城市改造建設中地面沉降效應明顯,特別在長期工程降水的情況下,周圍沉降尤為突出。
災害發展趨勢
地面沉降從城市中心向四周擴大發展。如華北平原地面沉降不僅在城市中心形成,且在北京、天津、滄州、德州、保定等城市近郊甚至遠郊區也開始沉降。
地面沉降不斷從平原城市向丘陵山區城市、從特大城市向中小城市發展。不僅在華北平原、長江三角洲與汾渭平原這些有較久沉降歷史的地區持續發展,還逐漸向東北平原、長江中游、中原、海峽西岸、云貴高原等過去沉降不明顯的平原、低山丘陵、高原山地等地區發展。
如何應對
要對地面沉降實現有效預防,首先必須清楚認識地面沉降機理與發生發展規律,準確把握人類活動的“度”,使地面沉降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 查明地面沉降災害現狀、發展趨勢、沉降機理、形成原因及分布規律。
◆ 建立城市地面沉降監測網絡,加強GPS監測網絡與分層標相結合的地面沉降監測網絡建設,適時掌握地面沉降發展動態,完善地面沉降監測技術體系。
◆ 開展地面沉降區的地下水超采復核工作,科學地控制并逐漸壓縮地下水超采規模;實施重點地區水資源配置與地下水禁采限采、含水層恢復修復工程,有效控制地面沉降。
◆ 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濱海地區特大城市,開展對建筑物等地面荷載引起地面沉降的調查研究,為合理布局地面高層建筑,減少建筑荷重引起的地面沉降提供科學依據。
- 暴雨致采石場垮塌,至少13人死亡!引以為戒! 05-29
- 落石砸中車輛,致3死1傷!這個隱患要當心 04-25
- 半夜地震突然來臨,這樣的自救方式更現實! 12-22
- 痛心!巖石崩塌致7人遇難!汛期必知! 08-15
- 紅色預警! 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