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查詢服務
?

《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解讀

來源:湖北日報 時間:2018-02-15 16:11

【 字體:【 打印本頁 】

  圖為:省減災委和武漢市減災委在武漢市江漢區武漢中央商務區中心廣場舉辦第九個5·12國家防災減災日集中宣傳教育活動


  

  圖為:孝昌縣自然災害體驗館使用投影技術和三維仿真技術還原洪澇災害現場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啟湖北防災減災救災事業新征程

  省減災委員會副主任、省民政廳廳長 彭軍


  近期,《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對我省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秾嵤┮庖姟穲猿忠粤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黨中央和國務院關于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重要決策部署,總結我省應對嚴重自然災害的成功實踐,充分借鑒全國減輕災害風險管理先進經驗,順應我省災害發展趨勢,適應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形勢,明確新時期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新定位、新理念和新要求,對體制機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舉措,是指導我省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規范性、綱領性文件。


  一、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增強貫徹落實《實施意見》的責任感使命感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新時代防災減災救災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ㄒ唬┴瀼芈鋵崱秾嵤┮庖姟肥屈h的防災減災救災事業湖北實施的內在要求。2015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加強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堅持防災減災救災“兩個堅持、三個轉變”,全面提升全社會抵御自然災害綜合防范能力,最大限度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加強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的重要思想,對于推進黨中央和國務院關于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決策部署湖北實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ǘ┴瀼芈鋵崱秾嵤┮庖姟肥峭七M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必然選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在省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15次會議、省政府第119次常務會議上,提出要進一步強化“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的指導思想,統籌推進防災減災救災各領域、全過程工作。我省出臺的《實施意見》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和國務院對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決策部署。學習貫徹好《實施意見》,是將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對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的根本要求。


 ?。ㄈ┴瀼芈鋵崱秾嵤┮庖姟肥菓獙Χ酁囊诪幕臼∏榈年P鍵之舉。我省是全國自然災害較嚴重的省份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是基本省情。與此相比,制約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還較為突出,災害管理的統籌協調不健全,資源力量較為分散,城鄉基層防災減災能力較弱。學習貫徹好《實施意見》,有利于理順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提升抵御自然災害的綜合風險防范能力。


 ?。ㄋ模┴瀼芈鋵崱秾嵤┮庖姟肥歉玫乇U先嗣袢罕娚敭a安全的重要途徑。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保護好我省改革發展成果,是我省經濟社會建設的重大課題,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現實需要?!秾嵤┮庖姟芬蟊仨殘猿忠匀嗣駷橹行牡陌l展思想,把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正確處理人和自然的關系,正確處理防災減災救災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學習貫徹好《實施意見》,有利于落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要求,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充分享受美好生活。


  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突出重點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


  黨的十九大從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方面對加強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秾嵤┮庖姟窂闹萍s我省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方面的因素著手,進行制度設計,提出了健全統籌協調體制、健全屬地管理體制、完善社會力量和市場參與機制、全面提升綜合減災能力等改革舉措?!秾嵤┮庖姟诽岢?,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綜合減災、統籌抵御各種自然災害,堅持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為主,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和市場機制廣泛參與,為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ㄒ唬┙∪y籌協調體制,協調聯動推進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秾嵤┮庖姟窂娬{要統籌災害管理和綜合減災。要加強各種自然災害管理全過程的綜合協調,強化資源統籌和工作協調,建立健全統一的減災委員會,統籌謀劃城鄉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充分發揮各級減災委員會對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統籌指導和綜合協調作用,加強減災委員會辦公室能力建設,強化減災委員會辦公室在災情信息管理、綜合風險防范、群眾生活救助、科普宣傳教育、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職能作用。要發揮減災委員會各成員單位的職能作用,建立工作協同制度,建立協調機制的工作規程。要建立區域協調制度,圍繞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探索開展長江流域、三峽庫區、武陵山區、大別山區、秦巴山區、幕阜山區等自然災害高風險地區災情信息、救災物資、救援力量、應急處置等方面的區域協同聯動機制創新。


 ?。ǘ┙∪珜俚毓芾眢w制,強化地方黨委政府主體責任?!秾嵤┮庖姟窂娬{要堅持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為主,強化市州、縣市區黨委和政府防災減災救災主體責任,對達到省級啟動響應等級的自然災害,省委和省政府發揮統籌指導和支持作用,受災地方黨委和政府根據自然災害應急預案,統一指揮應急處置工作。健全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制度,特別重大自然災害災后恢復重建堅持省委和省政府統籌指導、災區黨委和政府作為主體、災區群眾廣泛參與,省、市、縣各負其責,協同推進災后恢復重建。完善軍地聯合救援制度,完善軍隊和武警部隊參與搶險救災的應急協調機制,明確需求對接、兵力使用的程序方法。建立地方黨委和政府請求軍隊和武警部隊參與搶險救災的工作制度,提升軍地聯合應急救援水平。


 ?。ㄈ┩晟粕鐣α亢褪袌鰠⑴c機制,構建多方參與的社會化防災減災救災格局?!秾嵤┮庖姟窂娬{要健全社會力量參與機制,完善政府與社會力量協同救災聯動機制。要搭建社會力量參與的協調服務平臺和信息導向平臺,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全方位參與常態減災、應急救援、過渡安置、恢復重建等工作。強化保險等市場機制在風險防范、損失補償、恢復重建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鼓勵各地結合災害風險特點,探索巨災風險有效保障模式,積極推進農業保險和農村住房保險工作,健全自然災害風險分擔的機制。


 ?。ㄋ模┤嫣嵘C合減災能力,著力減輕災害風險、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秾嵤┮庖姟窂娬{要強化災害風險防范、提升設施減災能力、完善信息共享機制、提升救災物資和裝備統籌保障能力、提高科技支撐水平。要加快各種災害地面監測站網建設,完善分工合理、職責清晰的自然災害監測預報預警體系,提高災害預警信息發布的準確性和時效性,擴大社會公眾覆蓋面。加強災害風險評估、隱患排查治理,建立災害風險數據庫。完善防災減災救災工程建設標準體系,提升災害高風險區的設防水平和承災能力。健全重特大自然災害信息發布和輿情應對機制,確保公眾知情權。健全救災物資儲備體系,提高物資調配效率和資源統籌利用水平。建立科技支撐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政策措施和長效機制,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和關鍵技術研發。推進防災減災知識和避災自救技能進學校、進機關、進企事業單位、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定期開展農村居民點和城市社區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組織居民開展應急救護技能培訓和逃生避險演練,增強風險防范意識,提升公眾應急避險和自救互救技能。


  三、強化措施狠抓《實施意見》貫徹落實,推動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落地生根見效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各級黨委和政府對本地區貫徹落實《實施意見》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負總責,要切實加強對本地區體制機制改革的組織領導。各級減災委員會及成員單位要把貫徹落實工作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任務,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扎實推進各項改革舉措落到實處。


 ?。ㄒ唬┳ズ脤W習宣傳,營造貫徹落實《實施意見》的良好氛圍。各級減災委及成員單位要通過報刊、廣播電臺、電視臺、微信等多種渠道,廣泛采取政策解讀、組織培訓、宣傳報道等多種形式加強《實施意見》的學習宣傳。要把學習《實施意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要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結合起來,與學習貫徹《湖北省綜合防災減災“十三五”規劃》結合起來,力求取得實效,形成全社會共同防災減災救災的強大合力。


 ?。ǘ╅_展綜合減災示范縣創建,積極探索改革創新模式。要深入開展綜合減災示范縣市區創建試點工作,探索體制機制改革新路徑、新方法,發揮試點示范的先進帶動效應。減災委員會及成員單位要加大對試點創建工作的指導和支持力度,開展示范創建的縣市區政府以建立健全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為核心任務,強化措施,先行先試,確保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ㄈ┘哟蠓ㄖ平ㄔO和資金投入力度,為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提供堅強保障。根據形勢發展,加強綜合立法研究,及時修訂完善防災減災救災有關法規制度和預案,科學合理調整災害救助應急響應啟動標準。健全防災減災救災資金多元投入機制,完善各級救災補助政策,加大防災減災經費投入。鼓勵社會力量和家庭、個人對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投入。加強對防災減災救災資金的統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ㄋ模娀酱贆z查,全面推進《實施意見》貫徹實施?!秾嵤┮庖姟访鞔_了分工方案,規定了牽頭部門和完成時間。各級減災委及成員單位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加大工作力度,勇于進取,積極作為,改革創新,攻堅克難,推動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逐步有序深入。要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抓緊研究制定與《實施意見》相銜接的區域性、行業性專題規劃、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責任分工和時間要求。要加強協調,統籌推進,對實施進度進行跟蹤分析和督促檢查,對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溝通、科學應對、妥善解決,確保體制機制改革各項舉措落到實處。


  推動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落地生根見效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省減災委員會專家委主任 李德仁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防災減災救災“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的重要指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吨泄埠笔∥笔∪嗣裾P于加快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全面貫徹落實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的十九大報告關于新時期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要求,對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是指導我省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規范性、綱領性文件。


  《實施意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將防災減災救災納入富強、文明、民主、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范疇,從戰略高度上明確了防災減災救災在各項工作中的基礎性和保障性地位?!秾嵤┮庖姟烦浞煮w現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原則。著重推進減災委員會統籌協調體制、黨委政府主體責任的屬地管理體制、社會力量和市場參與的體制機制改革。通過工程性和非工程性防災減災措施,加強災害風險防范、城鄉基礎設施減災能力、信息共享、救災物資儲備體系、科技支撐能力建設。切實提高防災減災救災法治化、規范化、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我省抵御自然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


  我們要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黨的十九大關于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安排部署,加快推進防災減災救災事業湖北實施,統籌協調防災減災救災科技資源和力量,充分發揮減災委員會專家委的決策支撐作用,加強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發,加快推進防災減災產業發展,著力推動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在湖北落地生根見效,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加快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建設關鍵在行動

  省減災委員會專家委副秘書長、武漢大學教授 李建松


  為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建立和諧、安全、美麗湖北,省委、省政府印發《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了包括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責任措施等二十條意見。在體制建設方面,強調了統籌協調體制和屬地管理體制雙軌制建設,更好地體現了人類共同抵御災害的最高愿望。在機制建設方面,特別強調了社會力量和市場參與。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不僅可以動員更多的有生力量參與到防災減災救災中,改變以往僅靠政府的力量不足,更重要的是在災情收集、通信、分析研判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切實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實施意見》,是各部門、各級政府當前的大事。各地、各部門要迅速行動起來,充分借鑒先進經驗,有針對性地建立適合本地區要求和需求的防災減災救災體制和響應機制。一是強化風險防范能力,其核心是建立監測預警體系。在災害風險評估、隱患排查、災情收集、預警信息發布等需要建立相應的制度和機制。二是提升減災救災設施能力,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大減災救災項目建設,提升設防水平和承災能力。三是加大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建設跨部門、跨地區、災害鏈綜合風險管理、功能完善的綜合信息共享平臺。加大新技術的開發應用,特別是高分遙感技術、大數據挖掘、云計算、北斗衛星定位導航、地理信息服務等應用,對提升我省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方面具有支撐作用。


  積極推進災害救助及其體制機制優化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王三秀


  新世紀以來,湖北省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面臨嚴峻形勢,各種災害呈現出種類多、多發和易發,造成損失重等特點,如果重視不足將會給民眾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2017年9月,湖北省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制定的關于加快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非常及時,切合湖北實際,體現了積極災害救助的理念策略,使實踐保障的體制機制得到切實優化。


  積極災害救助主要體現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以預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減災與非常態救災相統一,由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及預警評估等。不僅有利于節約救災成本,而且能夠最大限度的減少人民生命和財產損失。


  積極災害救助的目標實現必然需要相應的體制機制。對此,《實施意見》進行一系列的規定,堅持黨委領導,強調各級政府責任,明確主體責任,加大資金投入,整合社會資源,形成工作合力,提升政府救災減災能力的創新體制機制與具體執行措施,使實踐體制機制得到進一步優化。


  上述體制機制的具體實踐是一項艱巨復雜的任務,容易形成工作質量或績效風險,應引起各級政府的廣泛重視。要進一步完善單項應急預案體系,增強預案內容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形成政府財政定量化的分擔指標,進一步規范資金的使用管理。在確保工作人員充足配備的前提下,保障一定數量的專業人員,將工作質量加以量化,并使各種保障責任更加具體化,確保各項改革措施落到實處。


  探索推進市場力量與科技結合防范災害風險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 殷坤龍


  省委、省政府制定的關于加快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基本原則。該《實施意見》對切實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法制化、規范化、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全社會抵御自然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湖北省是地質災害多發省份,災害類型多、分布廣、危害大。受地質地貌條件影響,近年來我省經濟發展與人類工程活動明顯加快,如大型水利水電工程、高速公路與鐵路建設、城鎮化步伐的加快,成為了地質災害誘發的重要因素,加上暴雨特點,近年來我省在鄂西、鄂北以及鄂東南等區域地質災害較為嚴重?!秾嵤┮庖姟丰槍暮Φ膮^域性差異,提出預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方針,把防災減災和抗災救災有機統一,為綜合減輕災害風險提供了有效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健全統籌協調體制和屬地管理機制的意見,有利于協調推進區域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提升。提出了完善市場參與機制,堅持政府推動、市場參與,發揮保險等市場機制在災害風險防范、損失補償、恢復重建等方面的作用,給災害防治、減災防災指出了新的路徑。同時提出通過科技支撐水平,推進高校與科研院所的參與,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和關鍵技術研發,提高地質災害防范的科學決策水平和應急能力,促進市場力量與科技結合的參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全面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改革,統籌推進地質災害防治在各領域和全過程中的工作,并充分發揮政府與社會力量、市場機制的協同配合,是一項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意義的戰略任務,是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之一。(魏國祥 商木林)


(轉載自:湖北省政府網  責任編輯:杜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