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減災中心(衛星減災應用中心) 大力加強衛星能力建設
來源: 時間:2022-05-27 10:51
衛星遙感是防災減災救災和應急管理的重要技術支撐手段之一。2022年以來,應急管理部國家減災中心(衛星減災應用中心)深入貫徹落實應急管理部黨委關于衛星應用有關工作部署,扎實推進業務需求對接、機制建設、專業力量融合等工作,著力做強衛星減災應用中心,切實提升衛星遙感對部核心業務的技術支撐能力。
一是堅持需求牽引,強化精準服務。在應急管理部有關司局指導下,國家減災中心積極開展遙感監測業務需求對接分析,認真梳理洪澇、地震、地質、森林草原火災等災害對衛星遙感數據及產品需求,切實提升衛星遙感監測的精準性和時效性。明確常態化監測需求,針對鄱陽湖、洞庭湖、洪澤湖等典型湖泊以及七大江河主要干支流超警超保河段定期開展水體面積監測,制備地震災害高風險區高分辨率光學本底影像,提取房屋(建成區)分布信息。明確應急監測重點任務,重特大災害發生后,及時啟動應急監測機制,根據不同災害特點,充分發揮多類型多尺度衛星遙感數據優勢,迅速獲取災害及次生災害范圍,并做到每日動態監測,同時,利用高空間分辨率數據,監測重災區房屋、道路等典型承災體損失情況,向部相關技術單位提供遙感數據服務。不斷優化服務機制,安排專人與應急管理部相關業務司局開展日常及應急監測業務對接,建立穩定的溝通與產品服務渠道,及時應對處置預警、搶險救援救災等各類監測需求,主動提供監測產品服務,不斷提升衛星遙感監測服務質量。
二是強化機制建設,提升響應能力。圍繞高時效、精準化監測要求,從各類災害特點出發,不斷提升各類型數據獲取與信息服務響應能力。加強數據獲取機制,今年汛期我國氣候狀況總體為一般到偏差,全國自然災害風險形勢嚴峻復雜。為做好汛期災害應對工作,積極主動與民、商衛星有關運行單位銜接,在前期已有工作經驗基礎上,結合“應急使命2022”演練,進一步固化衛星觀測需求、觀測任務安排、信息反饋等流程,提升數據快速獲取能力。強化預警與應急任務銜接,圍繞本年度汛期災害特點,結合災害綜合風險監測預警信息,提前協調安排衛星資源,及時提報衛星觀測申請,并根據災害演進發展情況,動態調整觀測計劃,提升對災害發展全過程的有效監測能力。規范值班值守工作,修訂完善衛星遙感值班手冊,做好觀測需求提報、信息提取與產品制作人員安排,不斷規范工作流程。同時,建立每日會商研判機制,通報當前災害形勢與衛星觀測計劃,明確重點監測的事件及區域,及時應對各類突發災害事件。
三是統籌項目建設,強化力量融合。組織并發揮好各類項目作用,用好用足人才資源力量,切實提升衛星遙感監測產品制作分析能力。加強項目聯動配合,緊密圍繞業務需求,統籌推進防災減災與應急管理衛星綜合應用系統建設、多災種災害風險遙感監測預警與應急應用示范、高分應急管理綜合監測應用與服務系統等項目,按照數據管理處理、災害要素信息提取、監測產品服務等3方面明確各項目任務重點,切實增強科研與業務工作融合力度,提升衛星應急應用技術水平。做好中心內部力量融合,圍繞打造“兩中心一庫”目標,做好衛星遙感與災害綜合風險監測預警等中心專業技術力量融合,積極參加汛情調度會商,密切關注各類自然災害的發生、發展,強化衛星遙感對災害風險監測預警的支撐力度。參與風險普查數據應用方案編制,探索風險普查形成的調查、評估區劃等數據與衛星監測結果開展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強化部內外力量融合,充分發揮應急衛星工程與應用實驗室作用,邀請高水平專家積極參與年度災害遙感監測業務工作,充分了解業務需求,將技術研究與業務需求緊密結合,及時做好最新研究成果業務轉化,并對業務產品制作、審核提出意見,提升衛星遙感產品質量。
2022年主汛期即將到來,國家減災中心(衛星減災應用中心)將繼續貫徹落實應急管理部有關要求,圍繞部相關司局提出的監測需求,密切關注災害發生、發展,充分發揮衛星遙感優勢,扎實開展監測工作,制作更加及時、更為有效的監測信息產品,為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