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PRELUDE
打造宜居、智慧、韌性城市
受臺風“杜蘇芮”影響,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北京市遭遇歷史罕見特大暴雨。8月6日,北京市提出全面啟動恢復重建,以“一年基本恢復、三年全面提升、長遠可持續發展”為總體思路,要求將重建工作與韌性城市建設結合起來。所謂“韌性城市”,主要是指城市在面臨自然和社會壓力沖擊,特別是遭受重大安全事故、極端天氣、地震、洪澇、重大疫情等突發事件時,能夠憑借其動態平衡、冗余緩沖和自我修復等特性,保持抗壓、存續、適應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是城市安全發展的新范式。2023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在上??疾鞎r強調,“要全面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全面推進韌性安全城市建設,努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新路”,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打造宜居、智慧、韌性城市”。
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城市功能日益增多,城市“負載”越來越重,加之面臨自然災害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城市的“韌性”面臨更高要求,提高城市韌性、增強抗風險能力,日漸成為各地城市建設管理的重要內容。各地通過優化城市空間規劃建設體系、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引入智能城市管理手段、用好金融工具、提升公眾應急素養等舉措,持續增強現代化新型城市韌性和安全水平。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先后提出韌性城市建設目標;上海建立城市運行數字體征系統,實現對城市運行風險的智能感知;四川成都、浙江麗水等5個城市入選首批聯合國“創建韌性城市2030”試點城市......全國韌性城市建設的腳步不斷加快,成效顯著。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韌性城市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城市將更宜居、更智慧、更韌性,人民群眾生活在城市里將更舒心、更安心、更幸福。
《中國減災》總第465期,2024年3月15日出版
封面故事COVER STORY
加強韌性城市建設? 提升風險抵御能力
- 16 打造韌性城市——城市風險治理和安全發展的新范式
- 20 上海:建設韌性安全之城
- 24 廣東深圳:始終牢牢握緊韌性城市建設的“方向盤”
- 28 四川成都:牢固韌性“底座” 讓公園城市幸?!吧L”
- 32 國際韌性城市建設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