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中心  /  專家視角
?

中國社會科學網:奮力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時間:2020-11-24 16:11

【 字體:【 打印本頁 】

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 唐紅麗/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唐紅麗 通訊員常嫦)11月20日-21日,人民日報社、清華大學指導,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志社、清華大學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研究院、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等聯合主辦的“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第七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年會”在京舉辦。

  本屆年會由論壇開幕式、2020應急管理峰會、治理創新經驗交流會、2020城市安全管理峰會等單元組成,會議為期2天。全國政協副主席辜勝阻,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鐵農,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趙嘉鳴,國家減災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應急管理學會副會長鄭國光,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向波濤,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志社總編輯賈立政,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長范維澄等政產學研各界嘉賓300余人出席會議。

  新時代的應急管理使命

  年會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針對應急管理、公共安全等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展開深入研討,兩院院士、知名專家、國家部委與地方領導以及企業家代表等70余位嘉賓發言,為構建現代化應急管理體系貢獻經驗和智慧。

  在論壇開幕式單元,全國政協副主席辜勝阻,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趙嘉鳴,國家減災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應急管理學會副會長鄭國光,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向波濤,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長范維澄等發表主題演講。

  辜勝阻在致辭講話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工作,一要防范化解特大安全風險,提高公共安全風險治理一體化、體系化水平。二要加強技術支撐和能力建設,提高應急管理的科學化、專業化水平。三要堅持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提高應急管理的法治化、規范化水平。

  趙嘉鳴提出,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我們更應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第一,關鍵時刻,關鍵在黨:完善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必須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第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完善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第三,頂層設計,整體謀劃:完善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必須運用系統思維、形成系統方法。牢固樹立“大應急”的系統理念、綜合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

  向波濤談到,在我國應急管理事業快速發展進程中,清華大學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堅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學術前沿,充分發揮在學科、科研、人才等方面的綜合優勢,致力于開展深入系統的國家治理和應急管理理論研究、智庫支撐和工程技術實踐工作。要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深入思考謀劃并付諸行動,努力為進一步推動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獻技出力。

  鄭國光認為,新時代推動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要著重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構建中國特色大國應急管理體系;二要堅持預防為主,健全風險防范化解機制;三是堅持改革創新,打造智慧型運營管理現代化體系;四是堅持國際合作,構建人類安全發展命運共同體,協同推進世界各國提升重大安全災害事故的風險防范能力,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范維澄在主題演講中談到,深刻認識統籌發展與安全意義重大。全面推進國家公共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堅持科技引領、管理提升、文化培育三足鼎立支撐模式,突破傳統思維定勢;完善健全安全領域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規范,推動公共安全行業標準規范建設,加快相關標準的制定和出臺,建立與公共安全發展相適應的科學系統的標準體系;著力加強全社會安全能力建設,健全公共安全管理機制,提高公共安全智慧化水平,增強國家和城市的安全韌性。

  在課題成果發布環節,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鐵農等領導同志啟動發布式。據介紹,《中國之治的實踐樣本——2020國家治理創新經驗典型案例》課題報告為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志社組織發起的“國家治理創新經驗”課題調研項目成果年度總結集成,內容涵蓋黨的建設、生態文明、精準扶貧等重大主題,由權威專家、學者型領導多角度、多層面對《南陽市運用“有解思維”破解脫貧攻堅戰難題》等20個典型案例進行了深入總結、理論提升,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地方經驗與案例參考。

  《2020中國應急管理發展研究報告》由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與人民論壇雜志社共同研究撰寫,報告共分為七篇,分別是發展改革篇、創新研發篇、融合協同篇、國際經驗篇、案例實踐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篇和趨勢研判篇,為積極推進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言獻策,貢獻思想智慧。

  聚焦發展與安全核心主題

  在“國家治理高峰論壇2020應急管理峰會”單元,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醫學創新研究部災害醫學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鄭靜晨,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宏永等分別作主題發言。

  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教育部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蘇國鋒,國際應急管理學會中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兼職教授柴俊勇,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科技委主任、研究員曲國勝,自然資源部地質災害技術指導中心應急協調室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陳紅旗,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總工程師、博士生導師黃全義,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校企合作創新發展聯盟副秘書長李德明,北京師范大學副教務長、國家安全與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汪明,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梁光華等出席會議。

  鄭靜晨談到,黨和國家對防災減災高度重視,作為醫務工作者,救災的過程最重要的是救人,救人是搶救生命,減少傷殘。中國國際救援隊參加國際救援,看上去是一支救援隊,實際上是國家綜合實力的比拼,如裝備、救援能力、管理能力等。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加強科學研究,加強裝備與現代管理體系等綜合研究。

  袁宏永認為,科學技術是解決國家安全問題的根本途徑和關鍵所在,要用好現代科技,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化的手段。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及信息化建設,新時期要從應急管理輔助決策系統、應急指揮綜合業務系統、全國重點應急資源信息管理系統、特重大災害指揮現場協調保障系統、應急救援航空調度系統等方面構建好第二代應急信息化平臺,從而全面提升應急管理預警能力、決策能力和救援能力。

  在高峰對話環節中,與會嘉賓分別圍繞“新時代應急管理與中國制度優勢”“完善疫情防控體制機制與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科技強國與應急管理科學化”“統籌發展與安全,建設平安中國”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并發表了深刻見解,為加快推進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獻計出力。

  共同探討“中國之治”密碼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構成要素和重要基石。在“國家治理創新經驗交流會”單元,國務院扶貧辦政策法規司原司長、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副會長劉福合,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張琦,河南省南陽市副市長李鵬,中組部黨建研究所原副巡視員劉劍輝等圍繞“中國之治與實踐創新”議題展開深入研討與交流,就基層治理創新、制度優勢與基層治理效能轉化等提出了諸多可行性建議。

  與會嘉賓一致認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重心和難點均在基層。要提升創新國家治理能力,對實踐經驗進行科學總結與理論提升至關重要。邁入新的發展階段,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確保社會經濟各項事業穩定發展。

  在“國家治理高峰論壇2020城市安全管理峰會”單元,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岳清瑞,工業和信息化部安全生產司一級巡視員于立志,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宏永,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國家鐵路局和中國鐵路總公司科學技術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杜彥良,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徐趙東等知名專家學者展開深入研討。

  于立志談到,推動安全(應急)產業發展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望,也是新時代社會發展的鮮明印記,所謂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可稱之為“人心工程”。發展安全(應急)產業對于落實安全發展理念、提升全社會安全保障能力和本質安全水平、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重要意義,是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重要保障。

  岳清瑞認為,城市安全不僅是我們國家面臨的重大挑戰,實際上也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城市發展越發達,面臨的安全挑戰越大,一旦出現重大安全事故,造成的損失和影響就更大。建筑與基礎設施安全及工程診治是城市安全的重中之重。我們要加強韌性城市建設,探索新架構,建立新模式,發展新格局,共建全場景的智慧共治全周期安全。

  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城市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是重要一環。在高峰對話等環節,與會嘉賓分別圍繞“新基建、新城建,新使命、新發展”“加強城市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融合政產學研,筑牢城市安全屏障”等議題展開對話交流,為新形勢下做好國家公共安全保障、推動城市安全治理建言獻策。

  與會嘉賓一致認為,當前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安全基礎總體薄弱,安全形勢更加嚴峻復雜。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樹立底線思維,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要在學習和思考中深化認識,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重要論述,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著力防風險、保穩定、建制度、補短板,全力防控重大安全風險,奮力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